家常料理日記:牛肉的滋味

 牛肉的滋味


想寫關於食物的文章很久了

剛好最近減完多餘的體重,可以放心嚐起美食

一不小心就投入了料理美妙滋味的懷抱當中

每天用感恩的心享受每一餐

也培養起一個習慣,習慣在晚餐前對著要吃的自帶便當說:

謝謝為這一頓飯付出的所有人們

當然最要感謝的還是自己出生在料理之家

(家族向來做熱炒美食的小本生意)

讓我時時有豐富美味的食物吃,也養出了我的好胃口


這次關於食物我想要從兩道牛肉料理寫起


第一道是媽媽燉煮的:牛肉湯


















(這一碗有加一點超愛的韓式泡菜在裡頭,喝起來有點酸酸辣辣的很過癮)


其實也是我拜託老媽燉來給我補血的

因為好一陣子好朋友來總頭暈,覺得自己需要補一下鐵

於是老媽用她的愛的魔法,燉出一鍋美味營養的牛肉湯


主要材料有:牛肉(牛肋或牛腩)、洋蔥、番茄(這兩種先炒過)、薑、紅蘿蔔、白蘿蔔

媽媽總會在前一天把蔬菜洗切好先燉湯底,然後再把牛肉稍微煎過放進去湯裡燉

(他說料理要好吃,就不要怕麻煩)

煮好後一鍋可以吃上幾天

然後我會再加入自己喜歡的青菜搭配著吃

主食要配飯或麵都是完全可以

我是這麼吃的:

先喝一口湯,感受蔬菜的清甜,後有牛肉的香氣在口腔四溢

比起先吃肉,現在我習慣先吃菜、蘿蔔,

感受一下吸飽湯汁的蔬菜在口中如何開始填滿妳飢餓的腸子

也代表著要開始專心接受食物給身體的滋養。


再喝幾口湯,夾起一塊牛肉,豪不猶豫地放進嘴裡(吃肉就是要很豪邁)

慢慢嚼食,帶有油脂的部分漸漸在你的口腔融化,也讓瘦肉的部分帶點嚼勁來平衡口感

偶爾幾口帶有筋的肉,嚼起來也是過癮,再來一口湯,一口蔬菜,平衡一下口中的味道。

吃完微微流汗整個人覺得酣暢淋漓,配上白飯也已經在肚子裡填飽飢餓的感覺

此刻沒有什麼事情是比大腦的滿足感更愉悅。


謝謝母親總是滿足我愛吃的胃,想吃什麼就變得出什麼,如果有個料理魔法獎,我想要頒給你!


第二道菜,是父親做的菜-滷牛肚














老實說,滷牛肚是我平時不太會特別點的小菜

但是,吃了一口老爸做的滷牛肚,我突然愛上這種滋味。

在我印象當中,羊肚和牛肚是需要靠額外的醬料去提味,

單吃實在很難體會到它的美好,所以,這時候醬料就很重要。

(雖然我不會下廚,做太複雜的料理,但至少這點我還略懂)。


當我將一口牛肚夾入口中時,開始嚐到的是淡淡的甜味,

此時身為臺南人的我眼睛亮了(常常說自己不愛吃甜,但遇到料理中有不會膩口的甜,還是很喜歡的)

我問老爸甜味哪裡來,有加糖嗎?爸說:「一開始初滷時的冰糖,還有醬油膏。」

後來擠入檸檬,酸中帶甜的滋味,讓我更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牛肚本身軟嫩帶有點嚼勁,讓你用一種很奇妙的口感來感受它的存在

細細嚼食中,搭配在牛肚中的蒜苗辛辣的刺激味道,也隨之衝出口腔

多麽明顯強烈的感受,卻和牛肚甜味揉和成溫暖後韻

白飯再配上幾口,我已經滿足地飽食一餐了。


謝謝老爸,不擅長表達愛,卻總是用料理關懷我們。


後記:

最近看了Netflix一部有關食物的紀錄片-「餐桌上的歷史:非裔美式料理如何改變美國」

這部紀錄片是在講述一位廚師兼美食作家從去追溯非裔美式料理如何從非洲到德州的演變;一部分也是尋著自己的根,不斷探索自己是誰,從何而來?家鄉的食物如何影響自己?


起初我當成是一部介紹美食的影片在看,後來也讓我自己思索起自己和家的料理的關係。(說到家鄉台南的話,太廣了,所以先從自己家族思考起)

我覺得很酷,用這個角度來探討美食,也是我之前從未深入思考的問題。


而關於我的家族,媽媽的這一邊、爸爸的這一邊,都是做料理的,賣炒羊肉。

所以從小到大,羊肉離不開我的美食生活圈,怎麼吃都不會膩

偶爾學生時期暑假打工,還是每天照樣吃,把自己都吃胖了(突然想起我的巔峰體重)。

但,我一直是幸福快樂的,也看見現在我的弟弟

還有表兄弟們正努力承接著家族的料理使命,拿著大鍋炒菜,很不容易,所以心底一直由衷敬佩。


也許,換作我來追溯家族的料理史,應該就是「羊肉的滋味」。

下次再來分享我們家的羊肉料理!

留言